量熱儀的熱容量是指該設備的量熱係統溫度每升高1℃所吸收的熱量,用J/K表示。如果想要根據試樣燃燒後水溫的升高來計算試樣的發熱量,首先應知道水溫升高1℃需要吸收多少熱量。因量熱儀的量熱係統中,除了水吸收熱量外,氧彈、內筒、溫度計和攪拌器等都會吸熱,而且各自的吸熱情況不一樣,各種因素比較複雜,不可能依靠簡單的數學計算獲得,隻能采用已知熱值的基準物如苯甲酸來實際標定出量熱係統溫度每升高1℃所要吸收的熱量,也就是標定出量熱儀的熱容量。
量熱儀主要用來做煤炭、石油等燃料的發熱量的一種儀器。這些燃料都屬於有限資源,隨著儲存量的不斷減少,其價格不斷攀升。發熱量是判斷這些燃料的重要指標,也是定價標準。所以實驗結果的準確性也就越發重要。影響量熱儀測定結果超差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實驗室環境溫度
1量熱儀係統雖然環境溫度的變化,其熱容量也隨之變化,從而影響到發熱量測定結果。
2在一次發熱量測定試驗中,室溫波動超過1度,就會造成內外筒熱傳導比率變化,影響溫升和冷卻常數,從而測定結果就會有偏差。
二、外筒水量少
外筒水與大氣沒有隔絕,不可避免會蒸發。時間長了外筒水量就明顯減少,導致內外筒的水平麵不一致,影響到熱交換和熱量損失。造成量熱儀結果超差。
三、內筒定容
每次試驗內筒水一致,比如標定時內筒為2100毫升,以後每次注水必須為2100毫升,由量熱儀的定位泵和注水泵控製的。隻要設置好注水時間和定位時間,量熱儀會自動定容。但是磁力泵年老失修,造成定容或者打水不穩定;從而到時內筒水量變化,隨之熱容量也就改變了。試驗結果一定不準確。
四、量熱儀內筒漏水
量熱儀內筒是有兩個桶組合而成,形成夾層筒,內部為空氣。這樣抱著熱傳比。如果漏水,熱量隨著露出的水進行傳遞。這就違背了量熱儀的熱傳路徑。導致測量結果超差。此問題一般需要廠家來處理。
五、攪拌不穩定
內筒攪拌電機由於長久距離水太近,所以容易出現故障。定期觀察檢測攪拌速度。如果攪拌一會轉一會不轉,或者攪拌葉沒有固定的運行軌跡。都會造成內筒測溫延遲或者不準確。